查看原文
其他

“中新F4”:总理记者会上问什么?怎么问?

小牛工作室 庖丁解news 2022-03-17


近日,全国两会落下帷幕,中新社记者五年四问总理的视频刷屏。在总理记者会上提问是什么感受?需要注意什么?本期小牛工作室邀请到这四位记者,请他们谈谈这次宝贵的经历。


2018年提问记者——梁晓辉



首先需要考虑提什么问题,问题是否适合自己所代表的媒体定位。其次需要设计问题的具体表述,尽量用简短平实的语言去组织词句,避免句式冗长和繁复。同时需要考虑现场的仪态和着装,做好准备。最后需要预设突发的可能,提前准备好相应方案,保证“临阵不乱”。


克服紧张可能首先需要认清记者自身的定位,我们是替大众在问真关切,并非是“个人表演”。问题其实比提问者本身更重要,所以对提问者而言,真的不需要有太大心理包袱。


当时心情相对平静,可能已经是记者会的下半程,已经习惯现场的氛围和节奏,并没有太多紧张情绪。


中新社在日常报道中一直强调“官话民说、长话短说、空话不说”,这点在提问上同样适用。我们尽量用平实的风格去真问问题、问真问题,避免“有感情诗朗诵”,或者表演“个人秀”。


我当时的提问聚焦金融领域,关注中国是否有可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。总理回答真诚平实,答即所问,十分“解渴”,充分展现出本届政府实干、务实的风格。


这是我记者生涯中一次十分难得的采访机会,也是个人成长中一次极为宝贵的人生经历。


2019年提问记者——张子扬



在世界瞩目的舆论场中提问,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机构的形象问题,而不是凸显个人。着装自然应大方得体,男士西装领带必不可少。


全球上百家媒体参加总理记者会,能否获取提问机会存在不确定性。若想获取提问机会,首先要去抢到大会堂金色大厅靠前的座位,这样举手提问时,更容易被看到。


作为记者,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提问。当然,在全球聚光灯下,提问难免会稍显紧张。不过问题关乎民众切身大事,准确无误问出你想要的问题即可。


提问首先是要符合媒体的自身定位。中新社是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,是中央主要媒体之一,被赋予向世界“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”的重大使命。


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,中新社现有定位属性和运行模式有其独特性和优越性。认清这个定位,准备的问题应契合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,外界对中国官方有哪些期待,以及当时中国政府按照施政逻辑想要表达哪些声音、哪些做法等多方面因素,问题设置亦应具体、精准。


例如,2019年的一个大时代背景是,中国将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世界都在关注脱贫之后的中国百姓都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


所以我准备的问题是:“我们注意到近几年中国政府一直在着力改善民生,但是在民生领域也会听到一些抱怨。明年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,除了脱贫之外,民生领域我们能有哪些实实在在的期待,政府对于解决民生问题究竟是怎么考虑的?”


总理当时回应称,你问的问题很大,因为民生本身就是天大的事情,要做的事情很多。我们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持续地改善民生,抓住民生的一些重点、难点问题,一件一件去做。现在大数据显示,“一老一小”的问题,就是养老服务、托幼服务有困难。这个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更高的重视。


总理还说,老年人能安度晚年,孩子们有幸福的童年,那就有千家万户幸福愉悦的家庭,也可以让青年人或者中青年人有更多的精力去就业创业。当然,民生方面的问题还很多,我们会抓住重点难点,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去解决。


对于我而言,总理的回应直击人心,在世界聚焦的舆论场中,把整个中国社会关注的问题一一列出并给予解决方案,本身就是负责任政府对民众的承诺。


2021年提问记者——王恩博



总理记者会世界瞩目,是非常严肃的场合,当然要着正装,但过度隆重也不合适。西服、衬衫、领带,整洁得体就好。


当时我坐在第一排,前方几米远的巨屏播放着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实时画面,仿佛总理就在面前。


最重要的一点就是“时刻准备着”。毕竟我们无法预计是否会被点到、第几个被点到。所以从记者会一开场,就要主动举手、积极举手、坚持举手,争取每一个可能的机会。


记者会一开始确实又兴奋又紧张,但在被主持人点起的一瞬间其实已经忘记了这些情绪,满脑子想的就是想把这个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清晰、完整地向总理提出。


中新社是一家具有对外属性的媒体,也是一家“接地气”的媒体。我希望提出一个既契合广大民众关切,又能在对外报道中折射中国政府“民生观照”的问题。刚好此前曾关注到,异地门诊费用报销是一个让不少人苦恼的民生痛点,所以提出了这个问题。


总理的回答并不长,但他提到自己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,并承诺推动解决,还嘱咐政府工作人员对这类“看似不大”的事多费心,信息量很大。不仅“解渴”,而且暖心。


代表中新社向总理提问,绝对是我记者生涯里的“高光时刻”。问答之间,我对“新闻”二字承载的分量有了更深体会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于我而言都将是一种激励。


2022年提问记者——夏宾



任何一场发布会,提问最重要的就是把问题给提出来,给总理提问肯定更是想做到顺畅、大气、沉稳,所以最大的准备就是把问题记住、记牢。


这里有些技巧——可以把问题设计得更加口语化一些,这样要记起来也容易,还有就是为了防止太紧张而导致脑中出现一片空白的情况,最好也能把问题记在一个本子上,以备不时之需。


在总理记者会开始前,我能感觉自己比平常要紧张一些,就会开始不自觉地哼唱一些喜欢的歌,后来就干脆戴上耳机坐在位置上一直听歌,我在记者会开始前大概听了一个多小时,一边听歌一边默念准备好的问题,跟着歌曲的律动下,身体会轻松自在很多。


中新社提问的特点,是从小事从细节从老百姓的关切切入。


比如我今年的提问就是来自亲身经历过的事情,自己还有身边的朋友都发现有些小餐馆受疫情冲击闭门歇业了,像这样需要面对面的服务业在疫情中的恢复更慢、更难,再结合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内容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所以向总理提出了为特殊困难行业纾困有哪些具体举措的问题。


总理对问题的回答,接地气也接人心,充分体现了他对特殊困难行业的调研和考察,也展现了他对百姓生活恢复到疫情以前的强烈期望。


这次是总理的第十年记者会,我梳理了他回答中的十个比喻,比如退税是及时雨、减税降费是施肥要施到根上,这些平实的回答能把国家大事、国家政策让普通人听懂,这点非常重要。


本次经历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,以后在重大场合的表现会有一个“大心脏”来支撑。


另外,现场聆听总理的记者会,跟在后方看文字实录感受是很不同的,总理的回答让我对当下中国的经济民生发展有了更深的感触和了解,也为以后的报道打下基础。

作者:小牛工作室

编辑:董子畅

推荐阅读:

两会稿还能这样写?“半文半白”又飒又美!

央媒独家“病例库”曝光!两会易错点全收录!

两会时评如何有料又轻巧,这里有三个技能……

采编公开课:冬奥和夏奥摄影有哪些不同?

码住不亏!冬奥赛前报道实战秘籍大派送!

学理性报道怎么做?看中新社如何“无问西东”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